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印发《镇江市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5-20 03:12: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9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镇江市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镇江市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镇政办发〔2005〕156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现将《镇江市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加以落实。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镇江市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和《江苏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劳动用工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劳动者求职与就业(失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包括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录用登记备案管理和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登记备案管理。

  第四条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的主管部门。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所属的劳动就业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就业(失业)登记管理

  第五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身体健康且有就业要求的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应当进行就业(失业)登记并领取《就业登记证》,具体登记办法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六条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办理录用登记备案手续时,应查验被录用人员的《就业登记证》并予以记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向原登记机构申请,进行失业登记。《就业登记证》遗失后本人应及时登报申明作废,凭登报申明申请补办。

  第七条外国人、台港澳人员来本市就业的就业许可和就业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录用登记备案管理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求职人员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就业登记证》、学历证书、职业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件。外来人员还需提供当地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劳动者就业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培训证书方可就业。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对其行使管辖权的同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录用登记备案手续。

  第十条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录用登记备案手续时,须提供与被录用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书;填写《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录用登记备案表》、《录用登记备案花名册》;提供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就业登记证》、就业培训的相关证书;录用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工种(专业)的人员,须提供被录用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依法与被录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劳动用工录用登记备案手续后,凭录用登记备案手续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参保及缴费手续。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户籍不在本市行政区域的外来人员时,应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严格审查、核实被录用人员身份,认真填写《外来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外来人员录用登记备案表》。

  第十二条经批准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业务的机构应依法督促所代理的单位为录用人员办理劳动用工录用登记备案手续;劳务派遣人员由劳务派遣企业为其办理劳动用工录用登记备案手续。

  第十三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凭《就业登记证》、《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部门有关证明到相应的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办理自主就业登记备案手续。

  

  第四章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登记备案管理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当于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内凭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证明到对其行使管辖权的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办理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登记备案手续。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为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后,应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变更手续,并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的规定,通知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监督检查,并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监督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一)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情况;

  (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办理录用登记备案手续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社会保险参保及缴费情况;

  (三)用人单位办理与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登记备案手续情况;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管理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提供虚假资料或出具伪证,不得谎报、隐瞒有关情况,不得隐匿、销毁有关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检查。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不按照本办法规定为劳动者办理录用登记备案手续和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登记备案手续,造成劳动者权益损害的,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任何用人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投诉举报情况,应当及时登记、调查,依法予以处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违反本办法,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行政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各辖市、区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意见。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镇江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事业费管理的通知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事业费管理的通知
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
最近,有的省市审计机关在对民政事业费的审计中,发现存在着挤占、挪用、截留、私分民政事业费(主要是救灾款和抚恤款)用于基建、购车和弥补行政经费开支不足,以及财务管理混乱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性质比较严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对民政事业费
的管理,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特作如下通知:
一、民政事业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民政部有关规定执行。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坚持集体研究和“一枝笔”的审批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借口挤占、挪用、截留和私分民政事业费。如发现有此类违纪问题,除追究直接人员的责任外,还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二、各地民政部门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民政部有关资金管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的财务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办法,完善民政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工作,建立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定期开展财务大检查和专项资金清理工作。今年的财务大检查
和专项资金清理工作要与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工作结合起来,将此作为一项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来抓。
三、民政系统各级计财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把关,切实负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在民政事业费的预算争取、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上,要主动配合有关业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贯彻落实民政部“财务统管”的有关规定和全国民政计财工作会议的精神。同时,加强对基
层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指导和业务培训,提高民政系统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对民政事业费的综合监督工作。各级民政部门应主动配合财政、审计、银行、纪检和监察等部门,加大对民政事业费的检查力度。各地要在第三季度集中开展民政事业费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及时报告,确保民政事业费正常合理的使用。各地民政事业费
使用的检查情况望及时报民政部。



1995年7月20日

山东省全民所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办法

山东省政府


山东省全民所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办法
山东省政府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企业、承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保障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是国家对承包经营合同双方经济责任实行审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凡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建筑、农林、物资、商业、外贸等企业,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审计机关和主管部门审计机构,按照承包经营企业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和审计分工进行审计。审计机关负责审计大中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确定的骨干企业;主管部门审计机构负责审计本部门所属的其他企业。
上级审计机关可授权下一级审计机关审计。审计机关、企业主管部门可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审计。 社会审计组织实行有偿服务,委托开展审计查证所需要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支付。
第四条 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主管部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的指导和检查监督,保证承包经营责任审计质量。
第五条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政府规章和依法成立的承包经营合同。
第六条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承包经营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二)企业资产、债权、债务、效益的真实情况;
(三)技术改造和国家资产的维护、增殖情况;
(四)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情况;
(五)国家指令性供应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六)企业缴纳税、利和其他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七)发包、承包双方权利、义务履行情况;
(八)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第七条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分阶段进行。承包经营合同订立时,主要监督企业核实资产、债权、债务;承包经营合同执行期间,主要审查、评价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承包经营合同终结时,主要核实承包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承包经营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议。
第八条 承包经营合同双方应根据审计要求,报送以下资料:
(一)承包经营合同及其附件;
(二)企业资产盘查、清理情况;
(三)承包经营目标的测算依据;
(四)财务计划、会计报表、财务分析;
(五)企业承包经营者年度工作报告、任期总结报告;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九条 审计机关、主管部门审计机构依法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并作为评价企业和对企业年终结算、兑现效益工资、奖惩承包经营者的依据。
第十条 审计机关对下列重大问题,应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一)承包经营合同内容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
(二)确定的上缴利润(或减亏)基数及递增、分成比例突出不合理的;
(三)企业经营活动有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
(四)严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
(五)执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六)政策方面需要研究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审计中发现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应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和其他有关财经法规进行处罚。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建议;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工作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规定执行。 审计前企业应进行自查,清查财产、物资、债权、债务,并做好其他各项准备工作。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不服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审。
第十三条 对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各市地和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9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