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6-01 23:09: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0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3年9月3日,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铁道部、邮电部、水利部、中电联、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为了进一步健全全国社会保险统计组织工作,加强社会保险事业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我部制定了《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和《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现予发布。执行中有何问题,望及时函告我部。附件:1.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
2.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

附件1: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地组织社会保险统计工作,保证社会保险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会保险统计是劳动统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对社会保险事业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含经国务院批准实行退休费用系统统筹的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统计(失业保险统计另行规定)。
第四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必须依照本规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设置统计台账,填报统计报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社会保险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计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同级劳动部门、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配备具有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担负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有条件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可设立统计机构。
第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必须依照本规定和有关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三章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计职责
第八条 劳动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劳动统计的政策和规定;
(二)制定和实施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调查计划,组织和协调全国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三)拟订全国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健全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
(四)搜集、整理、提供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资料,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
(五)检查、审定、管理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资料;
(六)组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七)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和加强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八)指导、监督地方和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第九条 地方和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完成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制定的统计调查计划,接受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二)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三)搜集、整理、提供本地区、本部门社会保险统计资料,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
(四)按规定检查、审定、管理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资料;
(五)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第十条 统计人员的权限:
(一)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资料;
(二)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三)对在统计调查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
(四)依照《统计法》的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第十一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和本规定时,视其情节轻重,对有关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 统计调查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按照统计调查项目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相应的统计调查表。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拟订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社会保险统计调查项目和报表制度,经同级劳动部门审批后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统计标准由劳动部统一制定。
地方劳动部门和实行系统统筹的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社会保险统计标准,但不得与全国社会保险统计标准相抵触。
第十四条 劳动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行统计年报会审检查制度,每年组织全国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年报会审检查工作。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组织半年报或年报的会审检查工作。
地方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审核制度,即实行统计人员自审,本级机构负责人复审。

第五章 统计资料的档案管理与公布
第十五条 属于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分别由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建立统计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统计资料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同级劳动部门审批并公布。
第十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和本规定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修改;如果认为统计资料不实,应当责成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如果上报期限已到,可先行上报并加说明,核实后确有错误,应当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订正。
第十八条 属于国家机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

一、实施办法
(一)本套报表的调查对象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由地方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实行系统统筹的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填报。报表汇总采取逐级汇总上报方式。
(二)本套报表中的计量单位,金额为元,人数为人。上报劳动部的报表,金额单位为万元,不保留小数。
(三)各表的填报单位、统计范围、报送时间和报送方式见报表目录。

二、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表
1.“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2.“收入合计”:指报告期内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四项基金收入之和,包括征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3.“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个人实际征缴的基本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之和。包括单位或个人补缴历年欠缴的基金收入(实行差额缴拨办法的单位,按全额计算,下同)。
4.“其他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基金保值增值纯收益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不包括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
5.“支出合计”:指报告期内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行支付的社会保险金、管理服务费和其他支出之和。
6.“社会保险金”: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支付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及医疗保险费用之和(实行差额缴拨办法的单位,按全额计算,下同)。
7.“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之和。
8.“其他支出”:指除社会保险金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基金异地转移支出、银行手续费、从基金中直接提取的退休人员服务经费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等。
9.“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10.“国有企业”:指参加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全民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计入“国有企业”。
11.“城镇集体企业”:指参加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企业。包括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集体事业单位。
12.“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指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企业和其他企业。
13.“外商投资企业”:指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港澳台投资企业也计入此项。
14.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按其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办法分别计入“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以下各表甲栏分组凡与本表相同的,含义也相同。另有解释者除外。
(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职工人数》表
1.“应参加统筹单位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应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范围的单位数。
2.“已参加统筹单位数”:指截止报告期末实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数。
3.“应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应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范围的单位的职工人数以及个体劳动者。
4.“已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实际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以及个体劳动者。
5.“国有企业职工”中,“长期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混岗的集体正式工以及1971年11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计划内长期临时工;“合同制职工”,指用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含“农民合同工”、“农民轮换工”等,不含用全民企业指标安排到集体企业的“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指用工合同期限不满一年的职工,包括临时性的、季节性的职工。
6.“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中,“长期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含按国家规定保留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含用全民所有制指标安排到集体企业就业的“合同制职工”。
7.“外商投资企业”中,各类职工仅指中方职工,不包括外方职工。“长期职工”仅指合同制职工。
(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数》表
各项指标口径与表二相同。“原固定职工”:指以固定职工身份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
(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表
1.“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作为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数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的统计口径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为准(下同)。
2.“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3.“应收合计”:指报告期内所有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和,包括单位应缴纳和个人应缴纳两部分。
4.“已收合计”: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和个人实际征缴到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其他收入之和。在报告期内收缴的单位和个人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栏目。
5.“其他收入”:指报告期内除征缴收入之外的其他实际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基金保值增值纯收益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等。
6.“支出合计”: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构支出的离退休费用、管理服务费及其他费用之和。
7.“离退休费用”: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统筹项目和标准向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实际支付的离退休费用之和。
8.“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
9.“其他支出”: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支付的除离休退休退职费用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费用,主要包括基金异地转移支出、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从基金中直接提取的退休人员服务经费等。
10.“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表
企业离退休费用大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和企业离退休费用小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中的“金额”: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拨付给该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用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差额。
(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情况》表 1.“单位数”:指截止报告期末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并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直接经办的单位数。
2.“职工人数”:指报告期末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和个体经营者。
3.“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4.“收入”:指报告期内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基金异地转移收入、利息收入等。
5.“支出”:指报告期内按规定支付给职工或遗属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异地转出基金等。
6.“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七)《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工资及因工伤亡人数》表
1.“职工人数”:指报告期末已经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
2.“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作为提取工伤保险基金基数的工资总额。
3.“伤残人数小计”:指报告期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因工负伤与职业病致残的职工人数(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须由各级劳动部门劳动鉴定委员会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险字〔1992〕号)鉴定确认)。
4.“因工死亡人数”:指报告期内因工死亡的人数,包括因工致残人员在报告期内死亡按因工死亡处理的人数。
(八)《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情况》表
1.“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工伤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2.“应收”:指报告期内所有已经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应该缴纳的工伤保险费金额。
3.已收中“单位缴纳”: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4.已收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单位缴纳以外的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等。
5.支出中“工伤费用”: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项目,支付给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因工伤亡人员的全部费用。
6.支出中“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
7.支出中“其他”:主要包括银行手续费等。
8.“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工伤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九)《女职工生育保险情况》表
1.职工人数中“合计”: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单位的全部职工。
2.“本期生育女工”:指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在报告期内生育女职工人数。
3.“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4.“应收”:指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在报告期内按照规定标准应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金额。
5.已收中“单位缴纳”: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参加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6.已收中“其他”:指报告期内生育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等。
7.“生育补偿费”: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报告期内按照女职工生育社会保险统筹项目,支付给生育女职工的费用之和。
8.“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生育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医疗保险情况》表
1.“人数”:分别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和参加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数。
2.“期初结余”:分别指截止上年末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绫金额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3.“应收”:指报告期内按规定标准单位和个人应该缴纳的金额之和。
4.“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单位和职工个人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5.收入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征缴收入之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等。
6.“医疗费用”:分别指报告期内从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中为参加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治病按规定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不包括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所属的医疗部门的管理费用。
7.“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分别从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所属的医疗部门的管理服务费用计入此项。
8.支出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医疗费用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支出,包括银行手续费、基金异地转移支出等。
9.“期末结余”:分别指截止报告期末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一)《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基本情况》表
1.“机构数”:指截止报告期末独立设立的社会保险管理事业机构,不包括兼管社会保险工作的机构,如劳动部门的保险处、产业部门的劳资处等。
2.“人员编制数”: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经当地编委批准的编制人数。
3.“实有人员数”: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际在编和非在编的人数,包括长期职工(含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和借调、聘用人员,不包括在企业、银行等单位聘用的专管员、代办员。
4.实有人员数中的“财会人员”、“统计人员”、“微机人员”三类人员中出现兼职情况,只归属其主要工作岗位一类。
5.“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各项管理服务费滚存结余金额,包括上年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专业基金滚存结余。
6.“本年提取”: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分别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之和。
7.“财政补贴”: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财政部门得到的弥补管理服务费不足的财政补贴经费。
8.收入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本年提取和财政补贴之外的收入,主要包括管理服务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等。
9.“支出”: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服务费全部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务费支出、业务费支出、设备购置费支出、基建修缮费支出、房屋租赁费支出以及从管理服务费中开支的退休职工服务费等。
10.“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服务费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构成情况》表
1.“文化程度”:指取得相应文凭或同等学历。
2.“技术职称”:指被聘用的职称和取得资格的职称。
3.“按文化程度分”和“按技术职称分”中的“人员合计”: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员。

三、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审核重点
(一)表一
1.宾栏关系:
(1)1+2--5=9;(2)2=3+4;(3)5=6+7+8
2.甲栏关系:
(1)1=2+3+4;(2)4≥5
(二)表二
1.宾栏关系:
(1)3=4+6;4≥5;(2)7=8+10;8≥9
2.甲栏关系同表一
(三)表三
1.宾栏关系:
(1)1=2+3+4;(2)5=6+7+8
2.甲栏关系同表一
(四)表四
1.宾栏关系:
(1)2+6--11=15;(2)3=4+5;(3)6=7+10;(4)7=8+9;(5)11=12+13+14
2.甲栏关系:
(1)1=2+6+10;(2)2=3+5;3≥4;(3)6=7+9;7≥8;(4)10≥11
(五)表五
甲栏关系同表一
(六)表六
1.宾栏关系:
(1)3+4--5=6
2.甲栏关系:
(1)1=2+3+4;(2)5=6+7+8
(七)表七
1.宾栏关系:
(1)2>4;(2)4=5+6+7
2.甲栏关系同表一
(八)表八
1.宾栏关系:
(1)1+3--6=10;(2)3=4+5;(3)6=7+8+9
2.甲栏关系同表一
(九)表九
1.宾栏关系:
(1)2>3;(2)4+7--10=14;(3)7=8+9;(4)10=11+12+13
(十)表十
1.宾栏关系:
(1)3+5--8=12;(2)5=6+7;(3)8=9+10+11
(十一)表十一
1.宾栏关系:
(1)3>4+5+6;(2)8+9--13=14;(3)9=10+11+12
2.甲栏关系:
(1)1=2+3+4
(十二)表十二
1.宾栏关系:
(1)1=2+3+4;(2)5=6+7+8+9;(3)1=5
2.甲栏关系同表十一
(十三)逻辑关系
1.表一宾栏1=表四宾栏2+表六宾栏3+表八宾栏1+表九宾栏4+表十宾栏3
2.表一宾栏2=表四宾栏6+表六宾栏4+表八宾栏3+表九宾栏7+表十宾栏5
3.表一宾栏3=表四宾栏7+表八宾栏4+表九宾栏8+表十宾栏6
4.表一宾栏4=表四宾栏10+表六宾栏4+表八宾栏5+表九宾栏9+表十宾栏7
5.表一宾栏5=表四宾栏11+表六宾栏5+表八宾栏6=表九宾栏10+表十宾栏8
6.表一宾栏6=表四宾栏12+表八宾栏7+表九宾栏11+表十宾栏9
7.表一宾栏7=表四宾栏13+表八宾栏8+表九宾栏12+表十宾栏10
8.表一宾栏8=表四宾栏14+表六宾栏5+表八宾栏9+表九宾栏13+表十宾栏11
9.表一宾栏9=表四宾栏15+表六宾栏6+表八宾栏10+表九宾栏14+九十宾栏12
10.表一宾栏7=表十一宾栏10
11.表十一宾栏3≥表十二宾栏1
表十一宾栏3≥表十二宾栏5
社会保险统计报表目录
------------------------------------------------------------
| 表 号 | 表 名 |报告期别|
|----------------|----------------------------|--------|
| | | |
| | | |
| | | 年 报|
|劳险年综1表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半年报|
| | | |
| | | |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 | |
|劳险年综2表 | | 同上表|
| |统筹职工人数 | |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 | |
|劳险年综3表 | | 同上表|
| |统筹离退休人员数 | |
|----------------|----------------------------|--------|
|劳险年综4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5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 | 同上表|
------------------------------------------------------------
--------------------------------------------------------------------------
填报单位 | 统计范围 | 报送时间 | 报送方式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 | | | |
划单列市社会保险管理机 |参 加 社 |年报:二 | 报 表 |
构,铁道部、邮电部、水利 |会 保 险 |月底前 | 及 数 |
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基 金 统 |半年报: | 据 库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 |筹 的 单 |七月底 | 同 时 |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位 |前 | 报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续表
------------------------------------------------------------
| 表 号 | 表 名 |报告期别|
|----------------|----------------------------|--------|
|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 | |
|劳险年综6表 | | 同上表|
| |性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
|----------------|----------------------------|--------|
| |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 |
|劳险年综7表 |的职工人数、工资及因工伤亡 | 同上表|
| |人数 | |
|----------------|----------------------------|--------|
|劳险年综8表 |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9表 |女职工生育保险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10表 |医疗保险情况 | 同上表|
|----------------|----------------------------|--------|
| | | |
|劳险年综11表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 年 报|
| | | |
|----------------|----------------------------|--------|
|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构成 | |
|劳险年综12表 | | 年 报|
| |情况 | |
|----------------|----------------------------|--------|
| | | |
|劳险年综13表 |实行社会保险统筹的市县数 | 年 报|
| | | |
------------------------------------------------------------
--------------------------------------------------------------------------
填报单位 | 统计范围 | 报送时间 | 报送方式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社会保险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管理机构 | | |
------------------------------|------------|------------|------------|
| 社会保险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管理机构 | | |
------------------------------|------------|------------|------------|
| 国家市县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行政区划 | | |
--------------------------------------------------------------------------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万元
------------------------------------------------------------------------
|期 初| 收
| |------------------
|结 余|合 计|征缴收入|
------------------------------------------|--------|------|--------|
甲 |序 号| 1 | 2 | 3 |
----------------------------------|------|--------|------|--------|
总 计 | 1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1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入 | 支 出 | 期 末
------|----------------------------------------------|
其 他|合 计| 社会保险金 | 管理服务费 |其 他| 结 余
------|------|--------------|--------------|------|------------
4 | 5 | 6 | 7 | 8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职工人数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统筹单位数(个)|
|----------------|------------------
| | | 应 参
| | |------------------
|应参加| 已参加| |
| | |合 计|长期职工--
| | | | |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
总 计 | 1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2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职 工 人 数
----------------------------------------------------------------
加 | 已 参 加
--------------------|------------------------------------------
| | | |
----------|临时职工|合 计|长期职工------------|临时职工
合同制职工| | | |合同制职工|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数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 应参加统筹的年末人数 |
|------------------------------------------|
|合 计|原固定职工|原合同制职工|原临时工|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
总 计 | 1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3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已参加统筹的年末人数
--------------------------------------------
合 计|原固定职工|原合同制职工|原临时工
------|----------|------------|----------
5 | 6 | 7 | 8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万元
------------------------------------------------------------------------------------
| | | 收
| | |--------------------------------
|工 资|期 初| 应 收 |
| | |----------------------|--------
|总 额|结 余| |单 位|个 人| |
| | |合 计| | |合 计|
| | | |缴 纳|缴 纳| |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5 | 6 |
--------------------------|------|------|------|------|------|------|------|
总 计 | 1 | |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 |
1.长期职工 | 3 | | | | | | |
其中:合同制职工 | 4 | | | | | | |
2.临时职工 | 5 | |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6 | | | | | | |
1.长期职工 | 7 | | | | | | |
其中:合同制职工 | 8 | | | | | | |
2.临时职工 | 9 | |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10 | |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1 | |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
表 号:劳险年综4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入 | 支 出 |
----------------------------------|------------------------------|
已 收 | |离 退|管 理| |期 末
----------------------------------| | | | |
征缴收入 | |合 计|休 退|服 务|其 他|结 余
--------------------------|其 他| | | | |
小 计|单位缴纳|个人缴纳| | |职 费| 费 | |
------|--------|--------|------|------|------|------|------|--------
7 |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 年 月 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 企业离退休费用大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国办发〔2013〕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对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李克强  国务院总理
  副组长:张高丽  国务院副总理
  成 员:陈 希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雒树刚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王 毅  外交部部长
      徐绍史  发展改革委主任
      袁贵仁  教育部部长
      万 钢  科技部部长
      苗 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王正伟  国家民委主任
      杨焕宁  公安部副部长
      李立国  民政部部长
      楼继伟  财政部部长
      尹蔚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
      姜大明  国土资源部部长
      周生贤  环境保护部部长
      姜伟新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杨传堂  交通运输部部长
      陈 雷  水利部部长
      韩长赋  农业部部长
      高虎城  商务部部长
      蔡 武  文化部部长
      李 斌  卫生计生委主任
      刘士余  人民银行副行长
      于广洲  海关总署署长
      王 军  税务总局局长
      蔡赴朝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
      马建堂  统计局局长
      赵树丛  林业局局长
      邵琪伟  旅游局局长
      尚福林  银监会主席
      吴新雄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能源局局长
      张建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兼外专局局长
      陆东福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兼铁路局局长
      李家祥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兼民航局局长
      范小建  扶贫办主任
      胡怀邦  开发银行董事长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发展改革委承担。


                          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7月1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批转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批转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实施办法的通知

1979年1月1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

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实施办法》。现发给你们,望贯彻执行。

附: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实施办法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八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第八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后,“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以后入伍的干部,按地方同等级别工资待遇;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入伍的干部,按军队级别工资标准待遇”。这项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干部的关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就执行这项规定的实施办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此项规定适用于一九七五年军委扩大会议以后,即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以后转业到地方的干部,包括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5〕104号文件规定,被错误处理离队的改作转业的干部。
二、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入伍的干部转业地方后,按军队级别工资标准待遇;高于地方干部同级工资标准的部分,由转业干部所在单位列工资项报销;自一九七八年八月起执行。从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以后离队到一九七八年七月以前,军队与地方同等级别工资标准的差额不补发,已领取的生活补助费不退还。
三、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以后入伍的干部转业地方后,按地方同等级别工资待遇。如从七类以上工资区调转到六类(含)以下工资区工作的,可按国家劳动总局(78)劳薪字6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规定中的“入伍”时间,是指从参加我军取得军籍之日起计算。由军队转业、复员地方工作后又参军者,其入伍时间,应从第一次参军之日起计算。
五、规定中的“军队级别工资标准”,是指转业干部工作地区军队同级干部的工资标准(附:《军队干部工资标准和地区工资补助》及说明)。如:行政十八级干部,在部队工作时,驻十一类工资区,原每月工资标准一百零八元,现转业到第六类以下工资区,当地驻军同级干部每月工资标准一百零二元,则这个干部转业后每月工资标准应为一百零二元,再如行政十九级干部,驻第六类以下工资区,在部队工作时,原每月工资标准九十元,现转业到十一类工资区,当地驻军同级干部每月工资标准九十四元,则这个干部转业后每月工资标准应为九十四元。并按规定享受国家机关同级行政干部相等的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尔后再调动时,也按此原则办理。
六、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入伍的干部,均以转业离队时的军队级别工资标准为准,其高于地方干部同级工资标准的部分,以后应随着本人工资增长逐渐抵销。
七、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入伍的干部,在本通知下达后转业离队的,其入伍时间,按干部任免权限,由军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核实,在《军队干部转业审批报告表》“备注”栏内,注明该同志系×年×月入伍,并加盖公章。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以后至本通知下达之前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干部,其入伍时间,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按干部任免权限核实。个别干部入伍时间不明确的,可与转业干部原单位联系解决。
以上实施办法,如无不妥,建议批转执行。
军队干部工资标准和地区工资补助
(每月计)
----------------------------------------------------------------------
|全国统一| 地区工资补助标准(元)
级 别|工资标准|--------------------------------------------------
|(元) |驻第七类|驻第八类|驻第九类|驻第十类|驻第十一类
| |工资区 |工资区 |工资区 |工资区 |工资区
--------|--------|--------|--------|--------|--------|----------
十一级 |217 | 5 | 9 | 15 | 20 | 25
十二级 |197 | 4 | 8 | 13 | 17 | 22
十三级 |177 | 4 | 8 | 11 | 15 | 19
十四级 |158 | 3 | 7 | 10 | 14 | 17
十五级 |141 | 3 | 6 | 9 | 12 | 15
十六级 |126 | 3 | 5 | 6 | 6 | 6
十七级 |114 | 2 | 5 | 6 | 6 | 6
十八级 |102 | 2 | 4 | 6 | 6 | 6
十九级 | 90 | 2 | 2 | 2 | 3 | 4
二十级 | 80 | 1 | 2 | 2 | 3 | 4
二十一级| 70 | 1 | 2 | 2 | 3 | 4
二十二级| 60 | 1 | 1 | 2 | 3 | 4
二十三级| 52 | 1 | 1 | 2 | 3 | 4
----------------------------------------------------------------------

说 明
1.上述所列标准,将随着国家工资区类别和工资标准的变动而相应调整。
2.军队干部除按本表标准发给工资和地区工资补助外,不论驻在哪类工资区,凡当地国家机关行政干部有生活费补贴或各种地区津贴(不包括海岛津贴)的,军队干部也按照国家机关同级行政干部相等的补贴金额发给补助。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国家机关行政21级干部每月有18.2元的生活费补贴,对当地军队21级干部也同样发给18.2元的补助。又如: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的国家机关行政14级干部每月有27.3元的地区津贴,对当地军队14级干部也同样发给27.3元的地区工资补助。
3.本规定自一九六五年六月一日起执行。从执行之日起,原来的高物价地区的生活补助费、边疆地区薪金补助等,同时废止;旧标准高于新标准的部分,一律不予保留。

(根据中央军委1965年5月18日(65)16号文件,总后勤部1965年5月31日(65)15号文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