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本溪市建筑市场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16 03:44:4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1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本溪市建筑市场管理办法

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


本溪市建筑市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建筑市场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根据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管理,是指对从事各种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装饰装修、管线敷设、设备安装等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以及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等发包和承包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凡在我市境内从事上述发包和承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权,依法对建筑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分别是:
  
  (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工程的发包条件和承包方的资质等级;审查并跟踪管理承发包合同;监督检查建筑市场管理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根据工程建设任务与设计、施工力量,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承发包活动,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秩序。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资质等级,施工和生产范围,依法核发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营业执照;对承发包合同进行鉴证、登记管理;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第二章 发包管理
  
  第五条 工程建设实行报建制度。凡属本办法第二条所规定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发包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建手续。
  
  第六条 凡具备招标条件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标;不宜招标的工程,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有关规定择优选定承包单位。
  
  第七条 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二)有与发包的建设项目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
  
  (三)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
  
  不具备前款第二、三项条件的,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代理机构代理。
  
  第八条 工程的勘察、设计必须发包给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
  
  工程的施工必须发包给持有营业执照和相应资质等级证书的施工企业。
  
  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的加工生产,必须发包给具有生产许可证或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企业。
  
  单位工程不得再分部、分项发包。
  
  第三章 承包管理
  
  第九条 承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以及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的单位(以下统称承包方),必须持证(含资质等级证书、批准文件、注册登记手续、银行帐户、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等,下同)持照(指营业执照,下同),并按照本单位资质等级和核准的施工生产范围开展承包业务,不得无证无照或越级、超范围实施承包。
  
  第十条 外埠勘察、设计、施工等企事业单位,进入我市建筑市场承揽业务和承包、分包工程的,必须分别到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临时营业执照、建设银行开设帐户。
  
  第十一条 3级 (含3级) 以上建筑施工企业、2级(含2级)以上安装企业,在自行完成承包工程主体结构和主要部位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分包辅助工程。承包单位要与分包辅助工程的施工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合同须经审查和鉴证备案。
  
  承包单位要向分包辅助工程的施工单位派驻相应的管理组织或人员,并直接对发包方承担合同规定的全部责任。
  
  承包单位不得以分包名义,将工程全部包给一个或几个施工单位;分包单位不得将工程再行发包;4级(含4级)以下建筑施工企业、3级(含3级)以下安装企业,不得向外分包工程。违反本款规定的,均属非法转包。
  
  第十二条 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核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 建筑构配件、非标准设备加工生产企业必须有健全的产品技术档案。进入生产线的原材料必须经过技术检验。出厂的建筑材料或产品,必须有合格证,并且要货证同一。
  
  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不准用于建筑工程。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者不得出让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图签、公章、银行帐号等。
  
  第十五条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组织必须名实相符。
  
  施工现场必须有常驻的监理和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
  
  施工现场必须有完备的证、照及经审批的开工手续、资料等。
第四章 合同管理
  
  第十六条 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承发包关系自确定之日起15日内,承发包双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用国家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签订承发包合同。承发包合同签订后,首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证备案,然后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工报告和签发施工许可证。
  
  承发包合同未经审查、鉴证,开工报告未经批准,其承发包行为不得继续进行,工程不得放线开工。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承发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发包方要预留工程款用于工程项目保修。 造价500万元以上、建筑质量达到合格品的优等品的工程,保修款分别按工程总造价的3%和1%预留;造价500万元以下、 建筑质量达到合格品和优等品的工程,保修款分别按工程总造价的5%和3%预留。
  
  保修期内,修理费用由质量问题责任方承担。保修期结束,剩余的工程保修款(含利息)如数返还给工程施工单位。
  
  第十八条 不得擅自交付、使用未经质量验评和验收的工程。
  
  第五章 罚则
  
  第十九条 发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根据情节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并处以3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利用发包权索贿受,收受“回扣”的。
  
  (二)将工程施工和建筑构配件、非标设备生产加工任务发包给不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单位承担的。
  
  (三)不宜招标工程未经批准发包开工的。
  
  (四)合同未经审查或开工报告未经批准而开工的。
  
  (五)接收、使用未经质量验评、验收的工程的。
  
  (六)追加投资、扩大建设规模后,未补办报建、招投标、承发包合同手续的。
  
  (七)将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发包的。
  
  第二十条 承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予以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停止勘察、设计或施工,责令停产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缴销资质证书,吊销营业执照,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以行贿或给“回扣”等手段承揽工程或生产加工任务的。
  
  (二)无证无照或越给承担建设监理的。
  
  (三)无证无照或越级、超范围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加工任务的。
  
  (四)非法转包工程的。
  
  (五)在工程建设中使用质量不合格或货证不同一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等的。
  
  (六)出卖、出租、出借、涂改和伪造证、照、开工手续、银行帐号、公章、图签等的。
  
  (七)外埠企事业单位未经注册登记,在我市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的。
  
  (八)施工现场无证、照及开工手续、技术资料的。
  
  (九)虚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或施工现场无常驻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的。
  
  (十)不按国家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或有其他扰乱建筑市场行为的,按本办法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罚。
  
  第二十二条 因设计、施工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人身伤亡等事故的, 按照《建筑工程质量责任暂行规定》 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按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建筑市场管理人员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建设委员会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溪市建设市场管理暂行规定》(本政发〈1989〉77号)同时废止。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生产和销售具有窃听功能玩具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公安部 等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生产和销售具有窃听功能玩具的通知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公安部 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计经委)、
公安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近一时期,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厂家生产、销售诸如“代号007”、“代号008”等具有窃听功能的玩具。这种产品无厂名、厂址和产品合格证,特别是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印有一些具有教唆性内容的广告语,蓄意夸大产品性能,误导消费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禁止生产和销售具有窃听功能的玩具。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对市场上销售的具有窃听功能的玩具进行彻底清理。对于已经生产的具有窃听功能的玩具,要立即查封并全部销毁。对继续生产、销售具有窃听功能玩具的,一经发现,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二、各地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执法工作,对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坚决依法处理。对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构成犯罪的,坚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查处。
三、加强对有关玩具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各级经贸委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玩具生产企业的管理,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生产合格、健康的产品。



2000年4月24日

陕西省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0号


现发布《陕西省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程安东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一日











陕西省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限期治理,系指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采取限定时间、治理内容及指标进行强制性的治理。被限期治理单位必须在限定的期限内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限期治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限期治理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要将限期治理项目纳入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限期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各排污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各单位的限期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限期治理项目的重点是:



(一)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事业单位;



(二)位于城镇上风向、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



(三)重点加强对水污染的限期治理。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标准、超过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



(四)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凡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二至五倍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应限期治理的项目,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或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正式下达。



第八条 中央和省属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项目,由所在地(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决定或委托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九条 地、市、县(区)属企业、事业单位及乡镇企业的限期治理项目,由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或委托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十条 限期治理单位接到限期治理项目决定后,一般应在3个月内(大型项目半年)提交限期治理项目治理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限期治理单位在治理项目开工后,应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治理工程进展情况;项目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限期治理项目竣工,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3—6个月后,治理单位应向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环境监测站提出申请,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测并作出监测报告。



第十三条 限期治理项目经监测达到规定要求后,治理单位应及时提出验收申请报告,由下达限期治理项目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者,颁发《限期治理项目验收合格证》。



第十四条 向县以上人民政府或委托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的限期治理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治理内容、效果符合限期治理决定要求;



(二)限期治理项目达到设计标准;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运行纪录、监测数据、财务决算等项资料;



(四)环保设施运转正常;



(五)环保设施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验收合格的限期治理项目,其环保设施要保证正常运转,不得擅自停用。



第十六条 限期治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所需资金由企业、事业单位自筹解决。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的限期治理,其治理资金可纳入改建、扩建、技术项目的改造总投资;结合城市基础建设的区域性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其治理资金可纳入城市建设改造投资计划和城市维护费用计划。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限期治理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一)各级人民政府和各主管部门对纳入规划的限期治理项目要在资金、材料、设备等方面优先安排;



(二)限期治理项目免交投资方向调节税;



(三)使用环境保护专项基金贷款的项目,按期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可减免相当于交纳排污费数额70%的贷款本金。



第十八条 限期治理项目投产后,凡利用本企业生产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可在五年内免征所得税,留给本企业用于治理污染。



第十九条 对提前或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工程质量良好、治理效果显著的限期治理项目实行奖励,其奖励资金由限期治理单位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大小、难易程度、技术先进性及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确定,并从项目节余资金或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征一至五倍超标排污费、直至完成限期治理项目



验收合格为止,同时可处以下罚款:



(一)对限期治理单位不按期提交限期治理项目的治理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不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告治理进展情况的,可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二)限期治理项目验收后,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闲置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拒绝执行限期治理决定或未按期完成治理任务,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责令其停业或者关闭,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责令地方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转产、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转产、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二条 执行行政处罚的权限按照《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办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执行。罚没款项一律上缴同级财政,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进行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